《中国戏曲大事辑要(1949—2009)》(上下)是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之一种。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扼要并且忠实地记载了戏曲艺术在1949年至2009年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示出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与各方面事件之间的关联,因此,使得本书对于戏曲研究和爱好者又具有较好的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
基本信息:
作者: 杨秀峰
责任编辑: 周进生
ISBN(书号): 978-7-5039-5959-2
定价: 98.00
页数: 726
版次: 1
印次:
开本: 16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印刷时间: 2018年3月
中国法分类号: J809.2
纸张:
字数: 738千字
包装: 平装
印张: 46.75
《中国戏曲大事辑要(1949—2009)》(上下)是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之一种。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扼要并且忠实地记载了戏曲艺术在1949年至2009年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示出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与各方面事件之间的关联,因此,使得本书对于戏曲研究和爱好者又具有较好的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
目 录上
1949年 / 1
1950年 / 12
1951年 / 24
1952年 / 33
1953年 / 38
1954年 / 46
1955年 / 61
1956年 / 69
1957年 / 78
1958年 / 97
1959年 / 119
1960年 / 137
1961年 / 160
1962年 / 173
1963年 / 187
1964年 / 196
1965年 / 209
1966年 / 218
1967年 / 220
1968年 / 224
1969年 / 226
1970年 / 227
1971年 / 228
1972年 / 229
1973年 / 231
1974年 / 233
1975年 / 235
1976年 / 237
1977年 / 239
1978年 / 241
1979年 / 247
1980年 / 255
1981年 / 263
1982年 / 276
1983年 / 283
1984年 / 298
1985年 / 326
1986年 / 353
1987年 / 378
1988年 / 394
1989年 / 401
目 录下
1990年 / 407
1991年 / 413
1992年 / 422
1993年 / 438
1994年 / 446
1995年 / 459
1996年 / 469
1997年 / 482
1998年 / 490
1999年 / 500
2000年 / 505
2001年 / 535
2002年 / 548
2003年 / 558
2004年 / 568
2005年 / 599
2006年 / 633
2007年 / 659
2008年 / 685
2009年 / 705
后 记 / 725
杨秀峰,文学硕士,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师。2007年7月-2009年11月就职于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2009年11月至今就职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
后 记
2010年5月8日,《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了。我接到了两个子课题的工作任务,《中国戏曲大事辑要(1949—2009)》即是其中之一。经过数次与课题负责人杜长胜教授的交流探讨,并且查看了大量不同领域的大事记的研究模式之后,基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应该朝着“全面性、重点性”的方向,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扼要并且忠实地记载戏曲艺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示出它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方面事件之间的关联。而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确定大事的范围及其表述方法。
2011年,在基本完成了《中国戏曲电影和获奖戏曲电视剧总目(1905— 2009)》项目之后,我带着当时还是在校学生的刁飞、马骅、王见霞、王静、冯玉玉、宁莹、毕筱旭、张婧、胡坤龙、赵茜、郭梦寻、薛晶等同学走进学院图书馆,按照年代线索查阅馆藏的杂志、报纸中的大事件,并一一记下。这是文献研究的常用方法,虽费时费事但事件内容却极为翔实丰富,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与再也不可触摸到的人和事交流着,感受着不同时期的戏曲事件,体味着各个时期的戏曲艺术氛围,这是一种奇妙的探访旅程。终于在2012年年末,这本《大事辑要》初现雏形,约有90万字。
这本书的编著得到了各位学界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周传家教授曾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审看稿子,并用文字的形式对内容、格式、表述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大事件”的选择更加明确;主编杜长胜教授也认真审看初稿,并期望在表述上更为严谨细致,标出事件原始记录的来源,对于一些重要人物和关键词可以有扩展性的内容呈现。于是,在第二次修改中我们大量删减了旁枝末节的事件内容,在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况等方面采用了更为简洁的表述方式,并在多数事件后加入了内容出处和扩展性信息。这次的修改时刻敦促着我们不断找寻大量的文献资源,以便再次印证事件的真实准确,也从更广的范围去确定一个事件的坐标,用更严谨、专注、果断的研究能力确定每一个事件的价值。
虽然我们竭尽全力,历经数次修改完善,最终定稿,但囿于我们学术视野、学术水平和学术经验的局限,加之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之长、事件数量之大,尚无法做到完全的准确与详尽。特别是在数次审看文稿的时候,依然还能找出很多不合适的表达和不准确的细节,为此我们颇为忐忑。我们知道,本书仍存在许多瑕疵,在所难免,需要以后不断修正和完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课题负责人杜长胜教授对我们的信任与指导,感谢中国戏曲学院网络中心主任岳丛远、许建等各位老师在项目进行中的多方帮助与支持,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师长以及所有参与项目并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员。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资料,在此一并致谢,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帮助说明 友情链接
文化艺术出版社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 备 17047986 号
邮件:s@caaph.com 电话:发行:010-84057699/5/6/7/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