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编辑部以戏剧舞台艺术实践为主,侧重于导演、表演以及戏剧文学,其教学思路是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戏剧实践当中,教学过程和艺术实践过程同步进行。而研究所的教学方针,一方面尊重和学习传统,另一方面鼓励发展新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该书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分为现代戏创作谈、戏曲史论、戏曲理论、戏曲争鸣、地方戏、戏曲文化、戏曲传承等栏目。本辑主要内容为关于梆子戏曲的学术研究,包括梆子传承与保护研究、梆子音乐研究、梆子强势论研究、梆子腔创作研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20余篇。
基本信息:
作者: 戏曲研究所
责任编辑: 吴士新
ISBN(书号): 978-7-5039-6018-5
定价: 42.00
页数: 312
版次: 1
印次: 1
开本: 32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印刷时间: 2015年9月
中国法分类号: I207.3-53
纸张:
字数: 280000
包装: 平装
印张: 11
《戏曲研究》编辑部以戏剧舞台艺术实践为主,侧重于导演、表演以及戏剧文学,其教学思路是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戏剧实践当中,教学过程和艺术实践过程同步进行。而研究所的教学方针,一方面尊重和学习传统,另一方面鼓励发展新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该书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分为现代戏创作谈、戏曲史论、戏曲理论、戏曲争鸣、地方戏、戏曲文化、戏曲传承等栏目。本辑主要内容为关于梆子戏曲的学术研究,包括梆子传承与保护研究、梆子音乐研究、梆子强势论研究、梆子腔创作研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20余篇。
第94辑目录
/在中国梆子腔剧种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刘宽忍
梆子腔传承与保护研究 —————————————————
/当代秦腔传承为何举步维艰 贾志刚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梆子声腔剧种的传承与创新 刘文峰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朱恒夫
/重视梆子腔剧种的全局性保护 谭静波
/宛梆源流探析及其传承保护 马紫晨
/感叹和思考 周传家
——有感于秦腔的现状与命运
/梆子腔珍稀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何玉人
——西秦戏的艺术特征与生存发展
梆子腔音乐研究 ——————————————————
/“昆弋腔”辨疑 路应昆
/梆子腔的三种“音腔”构成形态及其流传 张 刚
——兼论欢苦音的“脱落”
/清代秦腔、吹腔及其关系辨析 海 震
——以《梅玉配》工尺谱和排印本《钵中莲》为中心的分析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关系 吴复兴
——记秦腔《锁麟囊》音乐创作中的体会
梆子腔史论研究 ——————————————————
/易俗社名号的学术价值 周育德
/梆子声腔的通用性格与梆子剧种的地域驯化及落地生根 吴乾浩
/山西梆子腔考论 张林雨
/明清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及其民俗演剧考略 王 萍
/山西中路梆子生存现状研究 王 越 陈 卓
/秦腔流派问题思考 杨文颖
/河南戏曲市场调查 冯建志
/豫剧豫西调前身“靠山黄”发展历程研究 赵 君
梆子腔创作研究 ——————————————————————
/近年来秦腔现代戏创作的成就与缺失 郑传寅
——以《西京故事》《秦腔》等剧作为中心
/易俗社作家群新论 毛小雨
/创新是戏曲艺术永恒的主题 李志远
——以秦腔《周仁回府》的创作为例
/近年来梆子腔剧种现代戏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孔培培
戏曲理论研究 ——————————————————
/概说文化空间与地方戏的关系 麻国钧
/戏曲表演运动技能论 生媛媛
/中国梆子腔剧种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志远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杂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0年复刊,是当代戏剧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领域学术杂志。本刊关注理论与批评发展,重视现状研究,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戏曲的传承与变革。自复刊以来已出版了93辑,每辑约30万字,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集刊。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帮助说明 友情链接
文化艺术出版社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 备 17047986 号
邮件:s@caaph.com 电话:发行:010-84057699/5/6/7/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文化艺术出版社